高血壓是現在的文明病之一,而且不再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根據2018年國民健康狀況調查發現,20歲到64歲的台灣人,高血壓併發的盛行率高達25.2%,也就是平均4個人就有1個人有高血壓的問題,顯示有年輕化的趨勢,而高血壓的症狀初期不明顯,而到了病情嚴重才被病人重視,所以高血壓又稱為隱形殺手。
什麼是血壓
血壓是指心臟將血液經血管運送到身體其他部位時,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稱為血壓。
血管依照管徑的粗細可以分成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,每個血管有各自的壓力,一般我們所謂的血壓指的是動脈血壓,當血管舒張時,血壓上升,血管收縮時,血壓上升。
什麼是高血壓
顧名思義超過血壓的標準值,就是高血壓。
一般我們測量血會有兩個數值
- 收縮壓,是心臟收縮時,把血液送進血管時產生的壓力
- 舒張壓,是心臟舒張時,血液在動脈彈性回縮後產生流動產生的壓力
血壓測量標準
血壓類別 | 收縮壓(mmHG) | 舒張壓(mmHG) |
正常 | <120 | <80 |
高血壓-前期 | 120-139 | 80-89 |
高血壓-第1期 | 140-159 | 90-99 |
高血壓-第2期 | 160-179 | 100-109 |
高血壓-第3期 | >180 | >110 |
高血壓的分類
原發性高血壓
高血壓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層,但發現大多數是越過40歲,約80%至90%屬於自發性高血壓,其引起原因並不清楚,可能與遺傳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。
續發性高血壓
由於體內某部份的異常,造成血壓上升的情況,原因可能有腎血管性疾病、內分泌性疾病響、心血管疾病性高血壓、中樞神經受損引發的高血壓,所以只要將這種異常的根源進行治療,可以解決血壓升高的問題。
高血壓症狀有哪些
當我們身體血壓升高超過標準值時,初期症狀我們很容易忽視,當長期累積下來,病徵往往變得更嚴重。
嚴重高血壓的病症
- 頭痛
- 呼吸急促
- 頭暈
- 胸痛
- 視覺變化
- 血尿
有這些症裝需要立即就醫,但並不是所有高血壓的患者就會有上述症狀,所以日常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最好定期監測血壓
降血壓的方法
養成健康飲食習慣
飲食的調整是降血壓重要的一環,除了可以降血壓,也可以降低中風與心臟病併發症發生的機率。
飲食建議
養成運動習慣
除了幫助您減輕體重之外,運動還可以幫助減輕壓力,自然降低血壓並增強心血管系統。
釋放壓力
生活壓力也是患有高血壓的原因之一
舒緩壓力的方法
- 冥想
- 深呼吸
- 按摩
- 瑜珈
- 睡眠

預防高血壓的方法
在平日的飲食中增加健康食物
每天要吃7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。然後每2週再追加一份,目標是每天食用10份
減糖
盡量減少含糖食品,包裝食品會隱藏不必要的糖,因此請務必閱讀成分標籤。
設定減重目標
與專業的醫師討論您適合健康的體重。在國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(CDC)建議每週至少要減少1-2磅(約0.5-1公斤),因此設定目標,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,按計畫執行。
定期監測血壓
及早發現,及早預防改善,如果你有上述症狀,建議您看醫生與購買血壓計,定期追蹤記錄自己的血壓,血壓的紀錄也能幫助醫師在病情惡化前給予您合適的建議。
結論
不正常的生活習慣與飲食,高血壓可能敲敲找上你了,身體是我們要使用一輩子的,定期監測血壓,關心自己的身體,身體如有狀況發生,盡早就醫治療。
聲明: 文章內容是依據現在資訊彙整而成,所有資訊與產品是否用於治療與治癒任何疾病,請建議依照身體狀況,詢問專業醫療人士具體處理方案或處方,切勿拖延與濫用。